聪明的鹦鹉需要更多的刺激

2022-07-30 07:32:59赫连言秋
导读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乔治亚大学坎贝尔动物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乔治亚梅森博士说,这一发现可能适用于其他聪明的圈养生物,包括类人猿、大象和鲸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乔治亚大学坎贝尔动物福利研究中心主任乔治亚梅森博士说,这一发现可能适用于其他聪明的圈养生物,包括类人猿、大象和鲸鱼。

“这项研究提供了第一个经验证据,证明聪明的动物可以在圈养中挣扎,”综合生物学系教授梅森说。

该研究还首次揭示了更高的智力——在野外的好处——会阻碍大脑鹦鹉适应圈养。

现在,世界上大约一半的鹦鹉生活在家庭、动物园和繁殖设施中。

“这项研究的新内容是我们展示了为什么有些物种处于危险之中而其他物种则很好。”

本周发表在《皇家学会会刊 B》上的这项研究强调了对认知刺激和需要更复杂物理处理的食物的需求,以改善对鸟类的照顾。

合著者是希瑟·麦克唐纳(Heather McDonald),他是前 U of G 博士生,现在在多伦多的西奈山健康中心,以及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

研究人员检查了两个主要数据来源。

其中一项是 1990 年代初期对超过 30,000 只鸟进行圈养繁殖成功的调查。该团队还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涉及 50 种近 1,400 只宠物鹦鹉的刻板行为,或异常活动,如咬笼条、咀嚼甚至吃羽毛,以及在笼子里摇摆、弹跳或死记硬背。

他们研究了住房条件、大脑大小体重比(智力的标志物)、饮食和其他因素,并使用了一种分析形式,使进化生物学家能够梳理出使物种易受风险影响的遗传特征。

他们发现,自然饮食包括坚果、种子和坚硬外壳的昆虫的物种更有可能拔掉、咀嚼甚至吃掉它们的羽毛。具有相对较大大脑的鹦鹉物种更容易出现所有其他形式的刻板行为。

这一发现表明,业主需要确保自然饮食,而不是为家禽提供加工食品。野生鹦鹉通常有 40% 到 75% 的时间用于觅食。

梅森说,鹦鹉可能已经进化出需要用喙咀嚼和操纵——即使它们的食物已经加工好并放在碗里——或者可能需要自然饮食中的特定营养。

“我们不知道哪一种对拔毛鸟类最重要。所以理想情况下,主人应该提供完整的自然食品,这样鹦鹉就必须像在野外一样闯入并进行采食。”

例如,玄凤鹦鹉、Jandaya 长尾小鹦鹉和黄枕亚马逊通常在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但相对较大的鹦鹉,如南天长尾小鹦鹉、和尚长尾小鹦鹉和一些凤头鹦鹉,心理福利问题更多。

“这些智能物种也更具侵略性——这是要格外小心对待它们的另一个原因,”梅森说。

大多数鹦鹉都是高度社交的,但经常单独饲养,有时处于单调和可预测的条件下。

“有些物种似乎很适应圈养,但也许有些物种不应该被保留,除非你有很多时间和创造力。”

她说业主应该为鸟类提供更多的刺激,包括更多自然主义的鸟舍以及拼图和其他丰富的物品。

“好的鹦鹉照顾者已经在这样做了。但如果你是鹦鹉的新手,选择一个可能茁壮成长的物种。不要选择不适合你的地方和生活方式的鹦鹉。”

世界上估计有 1 亿只鹦鹉中约有一半生活在圈养环境中,其中大部分是私人住宅中的宠物。梅森说,在野外,超过 40% 的物种受到威胁或接近威胁,她与世界鹦鹉信托基金讨论了她的新研究。

“从保护的角度来看,拥有良好的鹦鹉福利非常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