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产地(青椒产地)

2022-06-15 23:04:13赵先航
导读 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青椒产地,青椒产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应县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农民素质高

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青椒产地,青椒产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应县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农民素质高,发展青椒生产具有独特优势。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水利和农业发展资金,先后建成5个万亩高效节水园区,发展管灌、喷灌、渗灌10万亩,使每亩青椒耗水量由过去的80立方米减少到45立方米左右。

2、 县政府组织菜农成立了146个协会。协会以青椒育种、种植、销售、加工为平台,聚集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营销大户、经纪人,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协会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免费服务和技术指导。该县还在187个村开通了蔬菜信息网络,150多名蔬菜经纪人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博客,及时妥善地与商户和菜农沟通。全县要把科技兴椒放在首位。仅在2007年,就在农村地区举办了62个培训班,培训了58,300名农民。科技示范户850户,推广使用品种110个,新技术12项,为提高蔬菜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3、 为壮大青椒产业,应县党委、政府于2007年在全县24万亩青椒田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全县培育国家A区青椒2万亩,培育保护优良青椒10万亩。建成12个大青椒市场,年交易量10亿斤。建成青椒预冷、恒温贮藏、脱水厂37家,加工能力5.5万吨,形成了全县青椒生产、贮藏、销售的良好增值机制。目前,应县已成为山西北部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

4、 地域范围

5、 青椒产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地跨东经112 58—113 37,北纬39 17—39 45。整个县城的平面图是平行四边形。东邻浑源,西接平朔山阴县,北接怀仁县,南接樊氏、代县。全县有12个镇,28.3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25.2万人,农业总收入24.75亿元,人均纯收入3946元,工业产值8.9亿元。全县总面积1708平方公里,南北长47.5公里,东西宽46.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运输以公路为主,县乡公路密度达到39.7公里/百平方公里。应县位于大同盆地南端,一山分两江,横山、龙首山、黄花山自北向南拱卫,浑河桑干河自东向西绕城而过,山如屏风,水环如带。境内南高北低,最高海拔2333米。总生产面积2000亩,年产量120万公斤。

6、 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因素

7、 (1)土壤地貌: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应县土壤分布复杂。县内土壤多为砂壤土,土层深厚肥沃。总的特点是带状分布不明显,有一定的规律性。

8、 (2)水文情况:应县位于大通盆地南端,有大小石谷和月如谷冲积扇,北邻镇子梁水库,西临桑干河,水资源总量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

9、 体积564立方米,全县地表水总流量6000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9000万立方米。地表径流主要来自雨季洪水,

10、 (4)文化历史情况:应县青椒以其肉大、色泽鲜艳、口感酥脆可口、耐贮藏、易运输的独特品质深受国人青睐,已成为驰名中外的重要土特产。应县的青椒历史悠久。早在尧舜时期,就有传说,尧把对儿子的培养传给后代。王尧让他的长子朱丹从平阳带去粮食和蔬菜种子,种植在肥沃的浅水土地上。朱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洒下了炎帝神农的心血和汗水,精心培育出了丰收的粮食和美味的新鲜蔬菜,尤其是收获的青椒(当时叫尖椒),味道奇特。

11、 建国后,应县青椒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品种品质。生吃水果,煮,炒,炸,煮,蒸,拌馅,腌制。很好吃,加工成青椒酱,一年四季都有味道。应县青椒呈高档风味,享有“天下第一甜椒”的美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应县人利用传统优势开发这一产品,把青椒种植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不断发展生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实现了青椒生产的区域化种植和规模化经营。全县种植面积20多万亩,年产青椒9亿多公斤,是全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2001年,华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南河蔬菜批发市场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之一,集住宿、娱乐、长途运输包装、蔬菜检疫为一体。每年七月

12、 年中,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省的高架粮车涌入应县,跨过长江,运到广州、上海、深圳、海南,再转口到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尽显风采。

13、 生产的技术要求

14、 (1)育苗设施规范要求:选择地势高燥、交通便利、排灌良好的土地建设苗床,采用改良日光边框和塑料大棚育苗设施,并对育苗设施进行消毒。其规格:改良型杨旗3360高0.5m-1m,跨度2.5m-2m,塑料棚3360高1m-l.5m,跨度。

15、(2)品种的选用:选用一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露地早春茬栽培要选择抗病强,前期耐低温,后期耐热性强,前期和中期产量高的中熟和早熟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6715.3-1999中2级以上要求。露地栽培青椒品种:灯笼型中晚熟品种:“中椒4号”、“中椒7号”、“屯玉9号”、“翠龙216号”;牛角型:谷雨大牛椒、凤凰城、星光118;羊角型中晚熟品种:“保加利亚羊角椒”。

16、(3)生产过程管理:播种前,先将干种子放在55℃的热水中浸种15分钟,并不断搅拌,捞出种子,再在30℃的温水浸泡6-8小时,并用手搓,尔后捞出种子,用细棉纱包好,放在25-30℃的热炕上催芽,每天用清温水淘洗3-4次,5天待7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苗床营养土配制,选择过筛的豆茬或本科粮食作物茬的砂壤土3份,撒施腐熟的马粪,厩粪或鸡粪5份,炉灰渣1份,每立方米床土加入1.5kg的过磷酸钙和250克尿素,浅锄两遍,把lcm以上的畦土与肥料充分拌匀,耧平后轻踩一遍,再楼平。苗床土消毒于苗床中按1平方米用药10克,混入多菌灵加10倍细土拌匀,均匀撒于苗畦面,划锄入土耧平播种。播种期:3月20日左右,根据种子大小及定植密度,一般每平方米用种10-15克。

17、播种方法:春季保护地生产,可在棚内土温12℃左右,气温20℃以上时播种。播种前用喷壶往床面上洒少量热水,并均匀铺撒少量药土(每平方米10克)或0.5cm厚营养土,播时将“露白”的种子拌入细土,细筛充分摇动,待种子变成大小均匀的单粒后,用手轻轻均匀撒入刚渗水的苗床中,上盖1cm

18、厚细土,然后再盖塑料膜保湿保温。为了防止出土戴帽,可在幼苗刚拱土时再覆0.5cm细土。

19、出苗后:揭开塑料膜降温,从幼苗拱土至出齐苗,要逐渐降苗床温度,保持白天20-25℃,夜间16-20℃,如发现苗床有裂裂缝,可撒一层细土弥缝。出齐苗至l片真叶期,加强放风,保持在白天22-24℃,夜间12-14℃。及时间苗:幼苗出土后,在子叶展开时要进行间苗,淘汰劣苗和病苗,按1.5-2cm苗距选留下胚轴粗实,子叶舒展,色泽鲜绿的幼苗。

20、幼苗分苗:当幼苗展开2叶一心时,要进行分苗,于分苗前3-4天,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白天20-25℃,夜间12-14℃。一般分苗第一次按5cm×5cm,第二次分苗10cm×10cm,并浇足水,覆土促进缓苗。

21、分苗后肥水管理,苗期以控水控肥为主,在秧苗3-4叶时,结合苗情追促苗肥。炼苗:早春育苗,于定植前5-6天,只要没霜,撒除任何覆盖物进行炼苗。壮苗指标:苗高18-22cm,茎秆粗壮墩实,单株有9-13叶展开,叶片肥厚,叶色深绿具有光泽;根系发达,乳白色,无病虫害;植株普遍现蕾。早春季节,6-7片叶即可定植。

22、(4)产品收获:适时分批采收,当果皮变绿色,较坚硬且皮色光亮时,即可采收。尤其门椒采摘应早,防止影响上层果实膨大。露地栽培必须在初霜前采收完毕,产品质量必须符合NY5005要求。

23、(5)生产纪录要求:建立技术档案。将青椒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及采取措施详细记录,建立档案备查。整枝打杈,门椒采收后,植株基部易长出侧枝消耗养分,应及时除掉,到结果中后期,下部椒果采收后,应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和无效叶,以利用通风透光,防止病蔓延。

2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25、应县青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0.037%,胡萝卜素0.011%,矿物质0.034%,碳水化合物0.0018%和蛋白质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物质,长期食用,不仅可润滑肌肤,驻留青春,强身壮骨,补脾益气,生身调经,而且可预防和减轻脑血栓、败血病、血吸虫、乳腺增生,并对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26、应县青椒2004年7月30日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在国家商标局以“应州绿”商标注册。

27、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28、原料(青椒)从订有供销协议的基地购进青椒。把不符合标准的小、破、虫果、畸形等杂、劣果拣去。按每箱20公斤装。包装上应注明“应县青椒”农产品地理标志字样。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