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舞蹈(纳西族)

2022-06-23 00:59:43寇爱华
导读 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纳西族舞蹈,纳西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纳西族白沙喜乐又名“崩时细里”、“

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纳西族舞蹈,纳西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纳西族白沙喜乐又名“崩时细里”、“别时细梨”、“别时感恩”。流传于丽江古城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2、 据唐《蛮书》记载,的祖先“俗而好酒,好歌善舞”。作为纳西族,白沙细乐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纳西族先民创作的一部集器乐、声乐、舞蹈于一体的古典音乐套曲。究其历史渊源,据说“元氏县余音颓废,凄苦动人,据说是老祖宗走的时候给的,所以取名时谢了他”;其次,它是在纳西族创建的,用来悼念战争死难者。众说纷纭,但缺乏证实。根据纳西族知名老艺术家和西电有据可查的秘密故事,这种音乐至少在200年前就在丽江流行,表现出你将去哪里和怀旧的柔情。

3、 相传白沙细乐共有10个曲子,现存八个曲子,分别是本笃、一书、三思、美丽白云、公主哭、跺脚、南曲、北曲。葬礼仪式上表演了赤脚舞“踢踏舞”、百灵舞“踢踏舞”、弓箭舞“踢踏舞”、白鹤舞“夸”。“踢踏舞”、“马劳”、“炕”、“夸”等都是纳西语,是舞蹈诞生于民间的标志,也可以证明《你将去哪里》的送魂路线等纳西史实。乐器有横笛、直笛、芦管、苏骨渡、小曲琵琶、古筝、黄儿、胡琴等。而且至少要有8个人演奏,以合奏为主,伴有歌舞。乐器上苏骨度和鲁管与元代的霍布斯和波波相似。

4、 《白沙细乐》融合了元明时期的余音和纳西族民间音乐,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套曲。它构思独特,器乐兼歌舞,意境深远宽广,曲调抒情,旋律委婉流畅。新中国成立后,白沙细乐一直受到各级文化学术部门和国内外音乐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国内知名学者对白沙细乐的保护、传承和推广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5、 现在丽江能演奏白沙细乐的后人越来越少了。丽江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弘扬白沙细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尽力保护和抢救这一奇葩文化作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