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闽剧网最好的视频,闽剧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话唱念白的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并传播到台湾省和东南亚。明末益阳调传入闽中,逐渐与当地方言调融合,形成江湖调,随后出现了唱江湖调的江湖班和以江湖调为主要唱腔的平交班。清末,平讲班与唱昆曲、徽剧等洋腔洋调的说唱班,以及在福州唱儒剧的儒生班融合,最终形成闽剧。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繁荣期,涌现出被誉为闽剧“梅兰芳”的郑、曾、薛、马涤凡等众多戏班和“四大名角”。
2、 闽剧传统剧种有1000多种,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说、杂剧,有的出自儒生阶层,有的出自江湖阶层,有的出自平江阶层,还有的继承自徽州阶层。常见的代表曲目有《炼印》,《荔枝换绛桃》,《紫玉钗》,《女运骸》,《开封府》,《珍珠塔》,《储问记》,《招姐做新妇》,《孟姜女》,《秦香莲》,《杜十娘》,《梁山伯与祝英台》,《万花莲船》,《邱丽玉》,《秋兰送饭》,0103010,010,0103010,010
3、 闽剧的音乐唱腔由洋腔、江湖腔、滑稽腔和小调组成。无论男女,唱歌时都用自己的声音,特点是高亢激越,朴实粗犷,也有细腻温柔。闽剧的演唱强调简单、自然、干净,同时也注意恰当地运用喉腔、鼻腔、腹腔、胸腔共鸣的交替,以增强效果。闽剧的曲调大多是由益阳戏、四平戏、徽调、昆曲演变而来,唱腔很多还保留着益阳戏的特点,能扶能“捏滚”。主要伴奏乐器有横笛、唢呐、头管、二胡、胡烨、蓝鼓、战鼓、大小锣等。
4、 早期闽剧只有生、旦、丑三个行当。后来吸收了徽班、京班的贸易制度,逐渐发展出萧声、老生、武生、青衣、花旦、老聃、大华、二花、三花、铁、端、杂等“十二脚色”。演员在表演中,重视用手、用眼、用身、用姿、用步态的基本程序,力求表现出优美的身材,通过人物的外表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5、 闽剧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戏曲声腔演变史和福州地方文化发展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在现代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闽剧逐渐走向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和保护。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