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厦门高甲戏全部视频,厦门高甲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高甲戏,又名一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闽南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福建省和台湾省的闽南语地区,以及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社区。高甲戏诞生于明末清初。前期只是伴随民乐的即兴古装表演。后来发展成专业戏班,主要演宋江的故事,称为宋江戏。清中叶,宋江戏吸收了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发展成为文武合一的联兴戏;清末吸收了徽剧、昆曲、益阳戏、京剧的艺术因素,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闽南地方戏——高甲戏。
2、 高甲戏的剧种分为大气剧、绣房剧、丑旦剧三类,以武戏、丑旦剧、公案剧居多。它拥有600多个传统剧目,包括《大闹花府》、《困河东》、《斩黄袍》、《林文生告御状》、《管甫送》、《杏元思钗》、《孟姜女》、《番婆弄》、《唐二别》、《三国》、《岳传》等。高甲戏的音乐曲调属于南音系,多来自南音和木偶戏,但节奏和旋律发生了变化。演唱时,演员用自己的声音,声音浑厚高亢,又不乏清晰细腻的韵脚。高甲戏中使用的乐器有两种:粉乐和武乐。乐器以唢呐为主,辅以品箫、东晓、二弦、三弦、琵琶。包括武乐百鼓、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大灯笼、小哭声等等,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3、 高甲戏的脚色交易原本只有生、旦、丑三个交易。后来又陆续加了网、糊、外、端、北(网)、杂。在这些台词中,丑是最突出的。丑可分为男丑和女丑,男丑是身无分文和武丑。文丑穿长衫,武丑穿师爷,扎起来。丑女有几十种,丑老婆,丑媒人,丑老婆,丑丫鬟。小丑表演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创作设计出丑儿子、丑破衫、丑木偶等表演类型。并以模拟不同角色的典型行为或模仿木偶戏和动物动作作为表现角色性格的手段。它们轻松幽默,充满乐趣,夸张而不失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高甲戏的武术吸收了提线木偶和民间舞狮的技艺,形成了“冷煎锅”、“大撞”、“鸡摇尾巴”等动作,独具特色。
4、 高甲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的剧种,是闽南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