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柳琴戏大全全集,柳琴戏大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叫拉
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柳琴戏大全全集,柳琴戏大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叫拉召腔、回拉腔,1953年正式命名为柳琴戏。形成于清朝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苏、鲁、皖、豫四省交界地区。柳琴戏有两个来源。一种是以鲁南民间曲调为基础,受刘孜地方戏曲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是从江苏海州传过来的。
2、 柳琴戏的传统剧目非常丰富。地方剧种和折子戏180个,地方剧种41个。代表剧目有《四平山》、《八盘山》、《鲜花记》、《鱼篮记》、《断双钉》、《小鳌山》、《雁门关》、《白罗衫》、《喝面叶》、《小书房》、0103010。柳琴戏的唱腔主要由列维腔和宫廷腔组成。列维风格温婉缠绵,宫体风格明快苍劲。在柳琴戏的唱腔中,这种随主音调式转换的方法比比皆是,在中国戏曲唱腔中极为独特。柳琴戏唱腔的旋律有起板、导板、拉腔、射腔、藏花于叶、回龙调、四六长腔、男女拉腔、叠断桥、打牙牌、乖乖女入园调等。其板型大致可分为慢板、双线板、几板、紧板、五字紧板等。柳琴、帝子、党琴、二胡、板胡、唢呐、笙、是柳琴戏的主要伴奏乐器。
3、 柳琴戏的脚色有其特殊的名称。在小头、二头、二角梁子、老头、盛达、勾脚、毛腿子、0白脸的台词中,小头是闺阁,二头是青衣,二角梁子是青衣和花旦,老头是老聃,老拐子是蔡丹,大学生是老学生。钩脚丑,毛腿子丑。柳琴戏的表演粗犷朴实,节奏明快,乡土气息浓厚。演员的身材和步法明显带有民族歌舞的特点。
4、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柳琴戏吸收了各种姊妹艺术的优点,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