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

2022-06-20 10:08:09蒲燕萍
导读 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田横岛位于青岛东部崂山湾北部,

大家好,小游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田横岛位于青岛东部崂山湾北部,是青岛旅游资源的重要支撑点。

2、 每年谷雨前后,春汛来临,气候转暖时,渔民们总会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到东海龙王庙祭神,祈求东海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保海上平安。是渔民为祭祀能主宰自己命运的龙王而举行的自愿祭祀活动。周各庄的互联网节始于明末,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完整地保存了传统的祭海习俗,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祭海仪式。

3、 在祭海的前几天,我们应该做好祭海前的准备工作。在众多供品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每家必须宰杀一头猪。供应的猪必须是整头猪,清洗干净后,精心打扮,口含红花,着彩帛,再用红绸布扎成红绸结,装饰猪的头颈。特别是猪的背部要覆盖一层看起来像渔网的油皮,意思是希望肥猪这种鱼能被网住。鸡要选大红毛公鸡,鱼要用大鲈鱼。准备期间,渔民们开始忙着蒸面条,每根重约三四斤,有长寿桃、圣虫、水桶等各种形状。桃面塑饰有双狮绣球、龙凤、喜鹊报春花等图案;虫面形似龙,绕莲花座多圈盘绕,寓意财源滚滚;桶的形状像旧的五谷桶,桶口做一个小圣虫,表示有粮有钱,年年有余。这些面塑经过可食用的颜色装饰后,成为具有民间特色的艺术品。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它们不仅做得大,时间久了也不会开裂,更重要的是,它们被粉刷和装饰。所以他们的设计都是那么的简洁优雅,有一种传统的风格。

4、 海祭前一天,海边的东海龙王庙要大扫除,东海龙王庙前的沙滩上要扎松柏门。松门重檐,宽十余米,高约八米。首先用木杆把框架绑好,然后用新剪下的松柏树枝装饰。松柏门上层挂有匾额,两边是两条龙玩珠、鱼跃龙门的条幅。挂彩灯,贴大红对联。渔民们穿着节日的服装,拿着供品,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海滩上。各家会有条不紊地摆好桌子和供品摊位,桌子前会有一只公鸡,寓意“吉祥如意”。沙滩上最热闹的是庙前墙上的对联,看起来光彩夺目,内容丰富。它们大多是祝愿丰收的吉祥语,如“海是宁静的,水是和平的”,“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幸福永远是富裕和吉祥的”,“许多祝福,许多财富,许多辉煌,在一个好的年份里获得丰收”等等。也有系在船特定部位的对子。比如主桅上,将军四面威风凛凛;第二根桅杆上,两位将军四面威风凛凛;后桅杆上,三位将军随风互送;弓上,弓行万里无浪;而在船尾,船随风行驶千里。船主们正忙着把挂着彩旗的渔船开到了湾前村,船头对着大海,把渔具和渔网整理整齐,然后抛锚定位,等待第二天正式的祭海仪式。队长们不得不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黄纸上写下“太平文淑”。写《太平文淑》的时候,烧一个香炉,给龙王、财神、观世音菩萨、海神(天后)、仙姑五位神各写一份,意思是向诸神祈求

5、 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吃过早饭的渔民开始用船摆好供品。一般每艘渔船都有一套供品,每套三桌。这时海滩上一片繁忙,人们把桌子抬到预定的位置。两三百张方桌排成一排,从松柏门一直排到露天戏台附近。在桌子上多铺些红布来纪念这个吉祥的时刻。在船主的指挥下,人们忙着摆好准备好的面条、猪或头、鸡、鱼、糕点、水果、香烟、酒、糖果、点心、茶、花束等。在餐桌上。整只猪要端上桌,猪头和鸡、鱼放在一起,象征三祭大海。另外,每套桌子前都要竖起一束用竹竿捆绑的几米高的“立流苏”。立缨是渔船出海的标志,一艘渔船竖起一串立缨。同时要画出要烧的黄纸,摆好香炉,把鞭炮绑在杆子上。桌子准备好以后,要把它们成双成对地贴在村头龙王庙的大门上,贴在庙前的影壁上,就等着祭海的吉祥时刻到来了。上午8点18分,是向大海献祭的时候了。当牧师宣布仪式正式开始时,松柏门附近的一组鞭炮首先被点燃,随后在村头的沙滩上同时燃放了数千个鞭炮。沙滩上,鞭炮齐鸣,烟花轰鸣,万人瞩目,热闹非凡。人们开始烧香纸,点燃写好的“太平文淑”,磕头膜拜,一边燃烧一边说吉祥话,以确保海上安全和渔业丰收。此时,村头的龙王庙里挤满了烧香磕头的渔民。随着鞭炮的燃放,船长们开始向空中大量投掷糖果(往年的硬币)。谁捡的糖果多,就送谁去那年的大运会。当地渔民认为,谁的鞭炮响,今年就会兴旺发达。所以海祭多为一千响鞭炮,船夫同时燃放一千响鞭炮。场面非常壮观。自清代以来,田横当地人就以京剧为主戏,祭海时会请戏班搭台唱戏三天。秧歌、龙灯、旱船、腰鼓以及各种民俗表演相继登场,场面热烈壮观。伴随着鞭炮声,渔民们愉快地迎接新一年生活的开始。

6、 [CropImg]002.jpg

7、 在海洋节期间,来自方圆几十英里的人和周格庄渔民的亲戚朋友约好了来观看。最近几年,有一万多人是从外面来的。很多亲戚朋友带着礼物走亲访友,往往呆上几天才回去。还有邻村的渔民来龙王庙烧香许愿。近年来,许多新闻机构的记者和摄影师争相采访和拍摄节日照片,一些摊贩摆摊出售土特产、玩具、衣服和食品。另外,其他村的小杂耍队也经常闻讯赶来表演。这些人的到来让村里的海神崇拜格外热闹,沙滩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8、 海祭仪式结束后,已是中午时分,周格庄的渔民们撤下供品,用三头牲口、酒和面饼当晚餐。当地人把这叫做“喝酒吃大肉”。传统的晚餐在他们自己的船上举行。现在因为房子宽敞,每个房子的院子里都设了座位。祭奠仪式结束后,家家户户煮鱼炖肉,不管是否认识,只要前来参加,渔民们都会热情相待,希望参加者吃饱喝足。吃饭时,特别忌讳说“破”“翻”等不吉利的话。近几年,大部分渔船都在忙着赶伏季休渔。

9、周戈庄是即墨市田横镇最大的一个渔村,村东栲栳湾是一个自然港湾,可停泊中小型渔船数百只。全村近900户,2800余人,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近海养殖业。过去周戈庄春季祭海原来没有固定日期,一般是在春节后至清明谷雨期间,选择一个黄道吉日举行。由于此时各家新的一年渔业生产的准备工作(修补添置渔具,检修船只等)基本就绪,祭海这一天要把网具抬到船上,祭海的第二天就要出海,因此,祭海也被称作“上网日”。过去周戈庄的祭海是一家一户单独或按渔行举行。渔民祭海吉日的选定,主要根据各船家修整船只、网具的进展情况,围绕农历谷雨前后,采取查黄历的方式来确定适宜的黄道吉日。祭海日的时辰多在卯时至午时之间。20世纪中期以后,多在上午8:00到10:00。自1992年以来由于各地搞民间节庆活动成风,周戈庄村干部便与各渔船船长协商,最后选定了公历3月18日为“上网日”(祭海日),并定为该村的“渔民节”,祭海时辰定为是日早上8点18分,意为当年的渔事“发要发”。祭海的仪式集中举办,规模也比以前大得多。祭海仪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来观看,成为当地旅游的一大卖点。

10、周戈庄祭海唱大戏讲究连唱三天,由村里各船家出钱请烟台、青岛或莱阳的戏班子。上演的剧目大多为传统京剧,有的也请歌舞班子。青年渔民多喜欢看歌舞,而年龄大的人则喜爱看京剧。据该村老渔民回忆,以前请戏班子主要是管吃管住,另外送一些钱物。现在则事先讲好演一场多少钱,演出结束后结算付款,一般不在村里住下。前来串亲访友者是看戏(看歌舞)的贵宾,多安排在靠近露天戏台的地方坐着矮凳观看,而邻村和远处前来看祭海凑热闹的人则是一般的观众,称为“站客”。

11、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与西面的临淄遥相对峙,即墨大夫的辉煌业绩,齐威王的惊人“一鸣”,使即墨之名昭彰天下;田单借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又进一步提高了即墨的知名度。秦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即墨始定为县。汉初,高祖刘邦的孙子刘熊渠被封到这里称“胶东王”。刘启的儿子刘彻、刘寄也被封遣于此。此后,刘姓的子孙先后有六七位王子在胶东王的封地里坐享荣华富贵,他们的权力笼罩着大半个山东半岛。兼做着“国都”的即墨县城,也成为胶东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王莽“新”了一阵,即墨改名“即善”,但这个新名称很快随着新莽政权的垮台而被取缔;当然,“即墨”的老名称也随着刘姓皇位的复辟而得以恢复。隋朝在政权得以稳固之后,开始步入建设时期,于是一度被前朝废除的即墨县得以恢复和重建。县城从原址向东南方向大踏步地迈进了40多公里。从此,这里便出现了一座新的即墨城,并开始了新的历史载荷,漫漫的岁月增长记录着它的经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