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报告2021年人寿保险仍为互联网人身险的主力险种

2022-03-22 17:39:05 来源:凤凰网
导读 3月2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外发布《2021年度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人身

3月2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外发布《2021年度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916.7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38.2%。

根据报告,2021年人寿保险仍为互联网人身险的主力险种,占比为65.1%;年金保险占比为14.2%,较去年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健康保险取代年金保险成为第二大险种,占比为18.9%。

2021年10月22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互联网人身险业务进行了规范。由于《通知》对互联网人身险的准入门槛、产品设计、定价标准、服务标准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保险业内人士预判互联网人身险格局将发生改变,多元渠道优势将向资质更充足的公司倾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受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影响,已有超过10家人身险公司官方宣布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市场人士预计,随着市场主体和产品数量的下降,2022年互联网人身险规模将大幅缩水。

报告显示,2021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产品结构持续调整,人寿保险仍为主力险种,占比为65.1%,较去年同比上升近10个百分点;年金保险占比为14.2%,较去年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意外险占比为1.8%,较去年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从保费规模来看,人寿保险实现规模保费1899.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1.8%;健康保险实现规模保费55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47%;年金保险实现规模保费414.3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15.5%;意外险实现规模保费52.1亿元,较去年同比下降2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8年以来,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持续增长,2018年-2021年,分别实现规模保费1193.2亿元、1857.7亿元、2110.8亿元、2916.7亿元。不过,随着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的落地,这一规模增长势头或难再持续。

前述《通知》明确了保险公司可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人身保险业务范围包括: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十年期及以上普通型人寿保险和十年期及以上普通型年金保险、中国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从业内了解到,从行业网销的主要产品类别来看,第一大类是分红险,此外是投连险、终身寿险、重疾险等。这也意味着,新规实施后,理财属性较强的投连险、万能险等产品都不在互联网人身险产品范围内,行业整体保费规模将出现下降,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更加回归保障本源。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健康保险取代年金保险成为第二大险种,占比较去年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据业内判断,由于门槛要求不高,新规对重疾险影响不大。

多家人身险企已暂停相关业务

报告显示,2021年共有60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较2020年减少1家,占保险业协会人身保险会员公司总数的65.9%。从规模保费增速情况来看,35家公司规模保费实现不同程度正增长。

由于新规要求,保险公司应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整改,2022年,互联网人身险经营主体可能出现持续减少。

根据《通知》规定,保险公司申请审批或者使用新备案的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产品,须符合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100%;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溢额超过30亿元;连续四个季度(或两年内六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A类以上;上年度未因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受到重大行政处罚;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B级(良好)及以上等要求。

基于互联网人身险新规严格的资质规定,有业内统计显示,仅有20余家保险公司可在线销售包括十年期以上普通人身险和普通年金在内的五种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新规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包括信泰人寿、昆仑健康、百年人寿、前海人寿、合众人寿、三峡人寿、小康人寿、北大方正人寿、渤海人寿等多家人身险公司宣布了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合众人寿实现互联网人身险保费169.2亿元,行业排名第八位。2021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为:中邮人寿、国华人寿、中国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合众人寿、人保健康、平安人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