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团建活动中同心棒的游戏规则

2022-04-03 03:11:11
导读 音频评论时间:30分钟人数:每组14至20人道具:5-2m长的轻质PVC棒或竹竿,或用充气棒或报纸卷成的长杆。概述:这是一个项目体验,在这个体

音频评论

时间:30分钟

人数:每组14至20人

道具:5-2m长的轻质PVC棒或竹竿,或用充气棒或报纸卷成的长杆。

概述:这是一个项目体验,在这个体验中,一个检查团队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所有受训者手指上的同心棒,会按照训练者的要求,完成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困难的项目。这次活动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问题。

目的:

1.如何找到正确的方法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2.个人与团队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

3.这需要一个好的方法来提高团队成员在工作中的合作能力。

统一指挥和所有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对团队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效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团队制度和团队文化的完善。

准备:带大家去合适的空地。

同心贴(美琪贴)活动步骤:

1.这个项目叫梅绮极,也叫同心极等。

2.活动要求所有选手伸出右手,掌心向对面,食指水平举在杆下。

3.把杠杆从眼睛(眉毛)的高度降到膝盖的高度,不要离开杠杆。

安全:注意不要挥舞竹竿,以免伤害队友。

讨论问题示例:

1.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但最初的结果却适得其反。竹竿不是往下,而是往上。为什么?

2.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有困难或问题,很多人会发现别人的缺点,却很少发现自己的问题。

3.当有人发出命令让他的头脑冷静下来时,同心杆可以稍微下降,但错误会不断发生。

4.每个人在不同的点拿着杆子。虽然可以减少,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什么心态?

5.当有人建议一起牵手时,你是什么感觉?

6.随着练习的深入,大家逐渐开始尝试抓住训练者的手,把一只胳膊放在训练者的下面,从而把努力转化为人员的融入。你认为进步的动力来自哪里?

7.在持杆者手指上的杆旁加一个平行物,控制手向上运动造成的不同步。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制度的产生,既限制了不同步的权力,又保证了不同人员在变动时的完成能力。对此你怎么看?

团队成长不仅仅是团队成员各方面的成长,更是团队本身制度文化的成长。团队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实体。

8.如何理解“找到成功的方法,找到失败的理由”?生活中从哪里可以获得灵感?

9.为什么人们在满足必须把手放在杆子下面的要求时,还要把手放在杆子上?你认为这能做到吗?不,为什么不呢?

1.作业结束后,训练者必须手握杆子,偷偷用力保持杆子的高度,防止在只有几个学生把手放在下面的情况下,杆子上升。

2.等大家都放好了,就可以问任务要求了。每个人都知道杆在开始动作之前是放下的。这时,教练松开了手。此时,杆一般会向上运行,而不是向下运行。

超出大家想象的奔跑,会对人们对体验式学习的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关注这种“不寻常”的学习。

3.分享点评的时候可以分析一下每个人在第一次挑战中不同的瞬间表现。

有的人就是努力,无论在竹竿上做什么,都不会离开。(努力工作型)

有人问,为什么要上去?其实他是自己上去的。(无私监督型)

有人把手停在半空中,惊讶地看着周围的一切。(面向任务)

有人安慰别人,试图引导别人。(领导潜力的类型)

4.如果超过5~10人离开极点,本次挑战可以终止。我们可以再次讨论和挑战。

5.适当而严格的过程监控有利于高效率、高质量地开发创意和完成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